banner

雨露助贷-警惕贷款黑中介之“AB贷”

一、引言

近年来,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,贷款需求不断增加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急需资金的心理,设计出各种贷款诈骗手段。其中,“AB贷”是一种典型的贷款黑中介诈骗模式,通过虚构贷款流程、伪造合同等方式骗取借款人高额手续费或保证金,甚至导致借款人背负巨额债务。本文将对“AB贷”的诈骗过程进行详细分析,以帮助公众识别此类骗局,避免上当受骗。


012nionk8r657iwky0agez3538.jpeg

二、“AB贷”诈骗的基本概念

“AB贷”是指贷款黑中介以“帮助贷款”为名,诱骗借款人(A)寻找另一名“担保人”或“共同借款人”(B),并伪造贷款合同,使A和B均陷入债务陷阱的诈骗手段。其核心特点是:

  1. 虚构贷款资质:黑中介声称A的信用不足,需要B提供担保或共同借款才能获批贷款。

  2. 伪造合同:实际贷款可能仅由B一人承担,但合同被篡改,使A也背负债务。

  3. 高额费用:以“包装费”“手续费”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,最终贷款可能并未发放或远低于承诺金额。

三、“AB贷”诈骗的具体操作流程

(1)寻找目标客户(A)

黑中介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寻找潜在受害者:

  • 网络推广:在社交媒体、贷款论坛发布“低息贷款”“无视征信”等虚假广告。

  • 电话营销:冒充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,声称可提供“快速放款”。

  • 熟人介绍:利用受害者信任,通过朋友或亲戚推荐,降低警惕性。

目标客户通常具有以下特征:

  • 征信不良,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贷款;

  • 急需资金,对贷款流程不熟悉;

  • 轻信“内部渠道”“特殊关系”等话术。

(2)诱导A寻找“担保人”或“共同借款人”(B)

黑中介会以“提高贷款成功率”为由,要求A找一个信用良好的朋友或亲属(B)作为“担保人”或“共同借款人”,并声称:

  • “只是走个流程,B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”;

  • “贷款成功后,A可独立还款,B不会受影响”;

  • “如果不找B,贷款就无法获批”。

(3)伪造贷款合同,实施诈骗

在A找到B后,黑中介会安排签署合同,但合同可能存在以下陷阱:

  1. 合同主体不明确:合同可能以B的名义申请贷款,但A也被列为共同借款人,导致两人均需还款。

  2. 隐藏高额费用:合同中可能包含高额服务费、保证金等,贷款到账后会被中介直接扣除。

  3. 虚假承诺:黑中介可能伪造银行流水或贷款批复文件,让A和B误以为贷款已获批,实际资金未到账。

(4)资金截留或消失

  • 如果贷款成功放款,黑中介可能以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扣留大部分资金,仅给A少量款项。

  • 如果贷款未获批,黑中介可能直接消失,A和B仍需承担合同约定的债务或违约金。

(5)后续威胁与追债

一旦A或B发现被骗,黑中介可能采取以下手段:

  • 以“违约”为由威胁起诉;

  • 通过暴力或软暴力催收;

  • 利用伪造的合同向法院提起诉讼,使受害者被迫还款。

四、“AB贷”诈骗的法律定性

“AB贷”本质上是一种合同诈骗行为,涉及以下法律问题:

  1. 诈骗罪(《刑法》第266条):黑中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骗取财物。

  2. 伪造文件罪(《刑法》第280条):伪造贷款合同、银行流水等文件。

  3. 非法经营罪(《刑法》第225条):未经许可从事贷款中介业务。

  4. 敲诈勒索罪(《刑法》第274条):以威胁手段强迫受害者支付高额费用。

五、如何防范“AB贷”诈骗

  1.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:通过银行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渠道申请贷款。

  2. 警惕“零门槛贷款”:任何声称“无视征信”“百分百放款”的广告均可能是骗局。

  3. 不轻信“担保人”要求:正规贷款极少要求第三方担保,尤其是非直系亲属。

  4. 仔细审查合同:签署前确认合同主体、利率、还款责任等关键条款。

  5. 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:如发现被骗,保存聊天记录、合同等证据,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六、结论

“AB贷”是贷款黑中介精心设计的骗局,利用借款人的急切心理和金融知识匮乏实施诈骗。公众应提高警惕,避免轻信非正规贷款渠道,同时加强法律意识,遇到类似情况及时寻求法律援助。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,净化金融市场环境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

助贷公司    贷款中介     贷款公司     疑问解答    贷款服务


上一篇 : 杭州贷款市场未来五年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 下一篇:没有了